第931章 左右为难

这两种方略,各有其利弊,朱肃猜测,想必老朱今日的为难之处,就是在这里。

想办法救援一名陈氏子孙,日后,以襄助陈氏之名,举旗讨伐黎氏,毫无疑问是最为省心省力的方法。大明大义在手,安南上下必定云集响应……无论是先前攻灭高丽的三韩之地,亦或者是历史上的大明征安南之役初期,所采用的都是这样的办法。

但这样做的弊端也很明显,老朱对于安南的野心,也和对高丽不同:似高丽、漠北、瀛洲等地,朝廷大可以将其作为封疆之地,派谴一勋贵皇亲建立封国,教化国内,待积年累月之后,或可成为华夏之土便足矣。

但对安南,老朱是想要将其收归朝廷中央,并不打算用来分封的。

因为朱肃的告知,老朱是一门心思的,要将安南、占城等,作为防备小冰河时期侵袭的储备粮产地的。纵使是盛产金银的瀛洲、凤鸣洲等地,对老朱而言,其重要性,也远远不如与大明接壤的南面诸国。

天下要是不产粮食了,金银再多又有何用?是能填饱肚子,还是能抵御严冬?

老朱是农民出身,对于粮食的执着,简直是刻到了骨子深处。在听说后世子孙会因为天灾频发、国库不支而丢了粮食之后,更是危机感爆发,无实不刻不想给大明囤下厚厚的家底。金银粮秣这种东西,以一代之力,是绝难囤到几百年后还有剩余的。但是土地,无疑就是最好的用来传诸子孙的家底。

安南、占城,这些在小冰河时期也能够产出大量粮食的地方,就是老朱盯上的目标。在他心里,这样的好地方,自然是该由大明所有。对安南的关注自然也远超其他地方。

救援陈氏子孙固然有利于击败安南,但战后要吞并安南,却也会妨害大明的大义之名,因而遭到抵制。老朱想要的,绝不是倭国、高丽那样的保留王室,暂时以租界、殖民地之名来管辖当地,而是彻彻底底的纳入大明国土。但历史上的永乐皇帝占领安南之地失败的教训,已经说明了扶持陈氏子孙,之后再撕破脸皮吞并安南,是行不通的。

大明虽然兵精粮足,但老朱也知道,如果强行吞下安南,安南还是会像历史上那般此起彼伏的造反,大明很可能依然要被拖入无穷无尽的战争泥沼之中。

但另一种方法,坐视黎氏杀尽王族陈氏……这也有极大的弊端。第一点,黎氏尽灭陈氏,大明要再出兵安南,就没有了大义的名分,攻下安南的难度必然比历史上的永乐大帝难上许多。

第二点,失去了正统依托的安南百官,会不会破罐子破摔,干脆死心塌地的辅佐黎氏?这也不确定。

说白了,与其他战争不同,大明需要两个大义的名分,其一,介入黎氏与陈氏夺权内乱的名分;其二,名正言顺吞并安南,且不被安南百姓排斥的名分。

这两点,很难同时满足。

与老朱商谈了许久,仍是没什么头绪,老朱疲惫道:“罢了,你一路风尘仆仆,还是先去歇息罢。”

上一章目录+书架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