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七十章 天子的局限性,老刘的近视眼

“怎么,听到我说天子,不敢听了?”

苏璟看着刘伯温,淡定的喝了一口茶。

这是明朝,妄议天子这行为,还是相当严重的事的。

苏璟自然是知道的,不过他倒也没那么怕。

因为他并没有打算诋毁朱元璋,同时眼前这个老刘学识不错,还听过更劲爆的内容。

要是真怕了,那应该永远都不来见自己才对。

“还请苏公子详谈。”

刘伯温终究还是选择了继续听下去。

这可是朱元璋想知道的问题,他不想听也得听。

苏璟淡淡道:“要论这科举为何会停,原因是多方面的。”

“但最重要的缘由,与天子关系最为深刻。”

“老刘,我问你,当今天子是何出身?”

刘伯温当即回答道:“一介布衣。”

他可不敢说朱元璋是乞丐。

苏璟笑笑道:“布衣可是说高了,咱们的天子其实本身就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,在乱世之中建立了这大明王朝。”

“可以说,当今天子雄才大略,古往今来也没有几个帝王能比得上的。”

听到苏璟这般夸赞朱元璋,刘伯温的心里也是稍稍松了口气。

还好,并不是什么诋毁讥讽的话语。

只是,他这口气还没松完,苏璟便继续道:“但正是因为如此,天子也有着其局限性。”

局限性?

刘伯温开口问道:“苏公子此言何意?”

苏璟说道:“很简单,因为咱们天子原本农民,即便是当上了皇帝,也无法改变其一些刻在骨髓中的老农思想。”

“当然,这些老农思想并不代表就是不好的。”

老农思想?

刘伯温微微蹙眉,似乎对于苏璟的这个描述有些陌生。

但细细品味,倒是觉得有几分道理。

农民心里怎么想的?

与朱元璋的一些心思印证一下的话,竟然是十分的契合的。

“苏公子大才,老刘受教了。”

刘伯温朝着苏璟拱手道。

“这就大才了?老刘你这拍马屁的功夫不到家啊,怪不得在你家老爷那里过的不太舒畅。”

苏璟调侃道。

只是这话却是让刘伯温猛然一惊,自己和朱元璋的相处,问题是不是就出在这里。

自己向朱元璋拍的马屁,太少了!

老农思想的朱元璋,其实对拍马屁这一套还是很受用的。

当然,不能是瞎拍,拍到马腿上课不行。

“多谢苏公子指点。”

刘伯温再度朝着苏璟拱手致谢。

这就让苏璟稍稍有些尴尬了,自己随口的调侃,竟然被刘伯温当真了。

不过还好苏璟脸皮厚,很快便恢复正常神色。

“不谈这个了,继续说天子,这老农思想下的天子,对于科举选拔出来的人才,最看重的是什么?老刘伱觉得呢?”

苏璟朝着刘伯温问道。

刘伯温稍微想了想道:“应当是才能。”

科举是选拔人才的,自然是才能为先。

苏璟点点头道:“说的倒也不错,但需要详细一些,这个才能不是读书的才能,而是处理实务的才能。”

读书的才能和处理实务的才能。

苏璟这么一点拨,刘伯温的脸色顿时恍然大悟。

没错,朱元璋选才,看重的是实用性!

苏璟继续道:“老刘啊你再看看当今天子手下的能人,武将就不说了,科举选的不是武将,说说文臣。”

“韩国公诚意伯这些的,哪一个不是人中龙凤,才能兼备。”

“习惯了这些手下的天子,骤然间通过科举选拔出了一群人,他们在天子的眼中,怕是根本称不上是人才。”

凡事就怕对比。

这朱元璋手底下的全是能人,这大明才开国第一次科举选拔出来的人才,怎么能和这些嫩能人相比。

心里落差一大,自然会觉得科举选出来的人才,都太普通了。

刘伯温认真听着苏璟的话语,不自觉的点了点头:“苏公子看的透彻。”

苏璟看了一眼刘伯温道:“不是我看的透彻,而是有时候你们太过敬畏天子,导致凡事都不敢往他身上去想而已。”

皇权至上的思想,那如同一个钢印,深刻的刻在了封建王朝每一个人的脑海中。

即便是改朝换代,这个思想也会被下一任的君王延续加固下去。

封建王朝持续了多少年,这样的思想钢印便加固了多少年。

“苏公子慎言!”

刘伯温脸色微变,朝着苏璟告诫道。

他是真心关心苏璟,尽管现在朱元璋好像并没有要对苏璟动手的意思。

但狡兔死走狗烹,不是不报,时候未到而已。

苏璟的思想,实在是有些太前卫了,让刘伯温都害怕的那种。

什么叫太过敬畏天子?

敬畏天子,那是应该之事,太过是什么意思?

敬畏天子还有程度的要求吗?

苏璟这言论,比之预言大明将来会灭亡都要恐怖!

那毕竟是根据史实推测之事,有理有据。

“知道了,我下次注意。”

苏璟点点头答应了下来,但脸上的神色并没有太大的变化。

刘伯温看着苏璟,心中微叹。

苏璟果真不愧是有着如此大才之人,根本就没什么惧怕的东西。

“苏公子,我仔细想了想,感觉这科举之事,或许也不一定只是天子的原因吧。”

刘伯温朝着苏璟说道。

苏璟笑道:“你是说那些地方盘踞的世家地主,贵族官绅势力吗?”

刘伯温点头道:“正是如此。此前战乱,天子采用的都是举荐制度,自然是选拔了一大批有用的人才。”

“但这举荐的权力,大多在地方世家贵族地主的手中,朝堂之上,他们的势力更是盘根错节。”

“如今大明外患未除,需要时局的稳定,我猜想的话,明年的科举,应当会有不少人出来反对吧。”

“至少,他们不会让举荐制就这么消失。”

别看刘伯温整日在家中养花品酒,但这大明的事情,他心中都是有数的。

几句话,便又从另一个方面阐述了大明的现状,科举推行的阻力。

“不错啊,老刘,你这眼界很大。”

苏璟点点头,有些惊讶道:“我估摸着,朝廷大臣中有你这种眼界的也不多。”

作为一个后来人看历史,很容易把事情看得很简单,因为什么事情都是摆在了明面上,结论自然是显而易见。

上一章目录+书架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