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到包间内,苏璟和朱樉吃着饭,同时商定着具体的合作事宜。
苏璟本人是没有要将业务拓展到京城的计划,虽然他很清楚,如果生意做到京城,赚的钱肯定更多。
但那样的话,不可避免的会用上朱标的人情。
这不是苏璟可以决定的,他和朱标之间的关系,注定了会如此。
太子师开的铺子,自然会有一群好事者前来消费。
这样的贿赂方式,苏璟上辈子见的多了。
不过他不缺钱,朱标更不缺钱。
朱标是太子,亦是自己的学生,苏璟可没有落魄到需要沾自己学生光来做生意的想法。
至于秦王朱樉,这是他自己想干的事情,略微提供些指导,怎么操作都让他自己来就是了。
“苏先生,您开业也不会来吗?”
朱樉有些不可置信的朝着苏璟问道。
在他看来,这个分店完全是苏璟的,自己只是沾了苏璟的光而已。
苏璟点头道:“没错,我该做会做的事情,刚才已经说过了,虽然我可以拿八分利,但我只占一成股,这八分利是秦王愿意给我的,不是我应该拿的。”
“为什么?”
朱樉不解的问道。
他不能理解,苏璟出了人和原料,就是这金陵饭店分店的核心了。
香料和厨师,这是一家饭店菜品的核心保证。
这也是朱樉对于这个分店信心十足的重大原因。
启动资金什么的,老朱给他这个秦王的供奉可太多了。
苏璟看着朱樉道:“秦王,你知道做生意最忌讳的是什么吗?”
朱樉想了想回答道:“贪心?”
苏璟摇头道:“不是,贪心是赚钱的动力,有利也有弊,做生意最忌讳的就是不明算账。”
“苏先生,咱们是明算账啊,怎么又是不明了?”
朱樉一脸不理解的说道:“亲兄弟明算账这话学生也是听过的。”
“您出了人和原料,比我出的钱和地那可关键多了,您拿八成利那是学生心甘情愿的。”
朱樉依旧是义正言辞,他不管怎么想,都觉得是自己占便宜了。
苏璟摇头道:“不不不,秦王,如果我不是苏璟,不是太子的老师,你父皇也不知道我,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商人,你还会和我搭伙做生意吗?”
简单的话语落在朱樉的心头,直接让朱樉呆呆的立在原地。
自己之所以可以如此大度,如此让利给苏璟,核心说到底还是苏璟的身份。
如果没有那些附加的身份,堂堂的秦王,朱元璋的儿子,又怎么跑来和一个商人合伙。
大明朝廷把持的各种官方生意,那不比开饭店赚钱多了?
“看来你已经明白了一些。”
苏璟看着朱樉笑道:“我说的明算账,说到底就是抛弃情感或是其他方面的考量,只从这件生意本身的利益出发。”
“当然,我是太子的老师,是你父皇认可的对象,这些都可以算作是我的无形资产,不过这些资产你觉得我会用在开家分店这些地方吗?”
朱樉沉默半晌,重重的点头道:“学生懂了,那一切听凭先生的意见。”
“好,既然话说到了这份上,那我再加一条,第一年的分红我拿八成,之后正常占股来,我只拿我应得的。”
苏璟再度增添了一个条款。
说到底,就是自己少拿钱。
不是苏璟不喜欢钱,但做生意,他有自己的原则。
说实话,朱樉作为秦王开饭店,就算是没有他苏璟提供的人和原料,一样可以风生水起。
至于原因么,很简单,他是秦王。
就这么简单。
曾经有一个人说过,当人身处底层的时候,周围全都坏人。
而一个人身处顶层的时候,遇到的又好像都是好人。
当然,除了这个原因以外,还有一点就是苏璟是真的不想在京城开展业务。
“好的,学生明白了。”
朱樉也没有继续坚持,他已经明白了苏璟的意思。
苏璟说道:“吃吧,人是铁饭是钢,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。”
“嗯。”
朱樉点头,埋头吃了起来。
不会一会儿,一桌饭菜就干完了,朱樉是主力。
上午挑水砍柴那可都是力气活,朱樉又是十几岁的大小伙,还是老朱的儿子,饭量惊人。
饭后的散步消食环节,那是苏璟的必备科目。
溧水县的街道上,苏璟带着朱樉正在漫步。
街道两旁,全都是叫卖的声音,即便是中午,依旧是人声鼎沸,行人往来,络绎不绝。
“苏先生,真热闹啊!”
朱樉不由的感叹道。
平日里他是少有机会外出,大部分的时候也被保护的很好。
这样的市井烟火气,他感受的真的很少。
苏璟笑道:“这就是想要呆在这里的原因啊,若是真当了官,朝堂上除了勾心斗角还有什么呢?”
“可是,苏先生,做生意,不也是要玩心眼吗?”
朱樉一脸不解的问道。
当初那肥皂生意,苏璟可是将勾心斗角给玩透了,这才让朱樉深刻感受了一把经商的魅力。
苏璟脸皮微跳,说道:“那不一样。”
约莫半个时辰之后,苏璟和朱樉回到了小院之中。
吃的太多,血糖升高。
两人的都有些困,苏璟很简单,想睡那就睡了。
朱樉就有点犹豫了,因为上午他要劈的柴火还没劈完。
苏璟的吩咐,必须做完做好,这是大哥朱标给他的忠告。
所以,苏璟睡午觉的功夫,朱樉继续劈柴。
这远处的护卫看着这景象,哪怕是知道苏璟在老朱心里的分量,也只觉得有些看不下去了。
你自己在家睡觉,让秦王在院子里劈柴,这说的过去吗?
但他们也敢上前帮着朱樉一起劈柴,这苏璟和朱樉之间的事情,他们就不能掺和。
又过了半个时辰,苏璟伸了个懒腰,从屋子内走了出来。
“秦王,你还在劈呢。”
苏璟看向劈柴的朱樉,十分的意外。
自己睡了都快半个时辰了,他竟然没停,身后的柴火堆了一地,足以证明朱樉没有偷过懒。
苏璟不由的对朱樉的观感又好了几分。